找到相关内容312篇,用时5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虚云老和尚一生中的难事奇事

    持身,还知道古人持心么?看你所作所为,近似外道,不是正路,枉用十年功夫;岩栖谷饮,寿命纵有万年,也不过是如楞严经上所讲的十种仙之一,去道尚远;即进一步证到初果,也不过是一个而已。若菩萨发心,上求...你的父亲既然回去,可不必匿避,还是出来回山任职,给大众服一点务吧!”因此老和尚就出洞回山,任职四年,水头,园头,行堂,典坐等苦行事,中间曾派充膴事,没有就;寺中常住时有单衬,也不领受,每日只吃粥...

    佚名

    |大德|虚云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0/10091218200.html
  • 学佛与做人(济群法师)

     我们判断一个修行人是属于大乘还是小乘,关键是看发心。如果你发的是出离心,修行只是为了自己脱生死,那就是小乘的。如果你发的是菩提心,学佛不仅是为了自己解脱,更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,那才称得上是...身心都安住在我们的执著之上,一生都在为它欢喜为它忧。   先贤告诉我们:“人到无求品高”。怎样才能无求?没有对自我的执著,自然就无所求。无所求也无所谓得失,没有得失之心,人生也就能因此得到解脱。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学佛|做人|济群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1/23153919186.html
  • 安住在弥陀大愿之海

    得到阿鞞跋致。得不到阿鞞跋致呢,我们就是会进进退退。一定要达到一个底线,不会退转。这不退转又分为三不退:第一是位不退,入到圣贤位,不再堕到凡夫位;第二是行不退,大乘菩萨行不退,不会退到声闻道这样的...   南无阿弥陀佛!诸位大德法师,诸位居士同修:   今天晚上我们讨论的题目是《安住在弥陀大愿之海》。当我们对念佛法门对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建立一定的信心之后,我们就要开始发愿。发是激发的...

    大安法师讲

    |净土宗|念佛|往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2/09385120784.html
  • 净业三福 变化气质

    行人要读诵大乘经典?因为念佛往生法门就是大乘圆顿之法。有人觉得你念佛求往生,这是,是小乘的心态,不是大乘菩萨所为,一个大乘菩萨应该要在这个苦难的地方,在娑婆世界生生世世度众生啦,哪能自己求安乐,去...上来,它真是毁灭己,也毁灭对方。瞋恨心上来恨不得把对方置于死地。有时候,商场就是战场,为了把对手压下去,甚至可以派一个职业杀手,把对方干掉。这些都是瞋恨导致的。   不邪见,就是不要有哪些,比如...

    大安法师

    |福报|命运|净土宗|在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1/17262920862.html
  • 生与死——佛教轮回说(七)

    精神。   第四节 大乘共道   大乘(菩萨乘、佛乘)是在所谓“弹小叹大”——批评小乘、赞扬大乘的旗帜下出世的,大乘反对小乘只顾自己解脱的“”路子,宣扬一切众生互相缘起,解脱生死束缚,应该以...畜生同死,投黑暗”(《中阿含·箭喻经》),被佛看作做人的耻辱;缺乏有关生死问题解决之智慧的人,被佛斥责为未超出动物界的“人身牛”(《法句经》)。   佛家明确将“生死”作为自家之标帜,作为解决一切...

    陈兵教授

    |轮回|生与死|陈兵|出离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4/13201722922.html
  • 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

    ,证到初果,亦不过而已!若菩萨发心,上求下化,度度人,出世间不离世间法,你勉强绝粒,连裤子都不穿,未免显奇立异,又何怪功夫不能成片呢?’  师被融老针对病处一锥,被呵被责,顿有所悟,方觉此种...唐代元和年开山,为历代祖师最胜道场,道容祖师开山,弘觉道膺继之,共后齐禅师、融禅师、老夫舜、佛印元、圆悟克勤、大慧宗杲,皆曾任该寺住持;而过化者,有赵州谂、云门偃、古塔主、洞山聪、圆通秀、真净文。...

    纯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82438889.html
  • 雪庐老人的净土思想

    求就在这一生往生西方净土,所谓‘当生成就’(起码是脱分段生死,不入六道轮回。)净土求当生成就,绝不是的作风,反而是志在千秋万世的回入娑婆、广度苦难众生的大人作略。讲究稳扎稳打,实实在在利益众生...这个问题约化为一个简单的逻辑就是:雪公的净土法门来自他的净土思想。明白 雪公的净土思想,自然也就知道:他为何要提倡净土法门?不过,笔者所学浅薄、所知极其有限,只能就一己管见略作介绍,提供大家修学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23739472.html
  • 学佛之心态(二)

    道场,只想自己将来如何如何,只为自己设想,这种人虽然已证大乘菩提的见道智慧,本质仍然是声闻僧,因为他的得法的本质,其实是声闻的窃盗菩萨的根本大法,违背菩萨道的精神。如果两种戒都受以后,心中以...乘法中虽然已经受菩萨戒,仍然是凡夫菩萨僧。  萧老师已经多世出家证得般若,今世又悟而证得般若智慧,并且已经发起道种智,有无生法忍之智慧,所以能破斥今时一切大法师、大法王、大居士……等人,使他们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25139489.html
  • 中国禅宗的振兴

    摄化众生。是否开悟,应主要从行上验证,从人格和贡献去衡量。这样可避免流入狂禅、野狐禅、枯木禅,避免堕于“行在小乘”的一路。   二、拓宽领域。祖师禅的修证和内容,其实并...一个宗教做代表,那也只能是禅宗。”(《论开悟》)   〖衰迈虽极 余绪犹存〗   禅宗全盛于唐宋,晚唐以来,逐渐渗入中国文化深层,推动儒、道二家的鼎新。当吸取禅宗不少乳汁成长起来的...

    陈兵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44239627.html
  • 学佛与做人

    ,而学习小乘经教就是小乘行者,这种看法其实是不对的。  我们判断一个修行人是属于大乘还是小乘,关键是看发心。如果你发的是出离心,修行只是为了自己脱生死,那就是小乘的。如果你发的是菩提心,学佛...整个身心都安住在我们的执著之上,一生都在为它欢喜为它忧。  先贤告诉我们:"人到无求品高"。怎样才能无求?没有对自我的执著,自然就无所求。无所求也无所谓得失,没有得失之心,人生也就能因此得到解脱。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85439938.html